2011-2016年中心主要学术论著汇总
(1)2011年
张宪文主编:《国民政府与中国社会转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马俊亚:《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李玉:《民国四大报纸社论篇名索引》,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曹大臣:《战时党员生活》,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李恭忠、黄云龙:《发现底层:孙中山与清末会党起义》,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张宪文:《从“险学”到“显学”:蒋介石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8期;
张宪文:《新时期再议辛亥革命》,《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4期;
陈谦平:《济南惨案与蒋介石绕道北伐之决策》,《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陈蕴茜:《国家权力、城市住宅与社会分层——以民国南京住宅建设为中心》,《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王楠、陈蕴茜:《烈士祠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记忆》,《民国档案》,2011年第3期;
陈蕴茜:《地方展览与辛亥革命记忆塑造(1927-1949)》,《江海学刊》,2011年第4期;
申晓云:《从“宪政”到“党治”——孙中山“再造民国”思想转换透视》,《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申晓云:《论民国执政府时期的“段氏修制”》,《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李玉:《试论晚清政府的“失信”:从上海股市到“保路运动”》,《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李玉:《试论陈光甫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服务社会”观》,《民国研究》,2011年第1期;
曹大臣:《满洲开拓民是日本侵华战争受益者》,《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9日;
曹大臣:《日本人在中国的墓地(1871—1945)》,《历史研究》,2011年第3期;
曹大臣:《南京大屠杀研究与日方档案资料》,《军事历史研究》,2011年第2期;
姜良芹、张欣:《“胡适的学术与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6期;
姜良芹、张莹:《延续与断裂:全球视域下的历史变迁——“第四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学术评述》,《史学集刊》,2011年第2期;
姜良芹、朱继光:《抗战胜利前后国民政府忠烈祠功能之嬗变——以江苏省为例》,《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第1期;
姜良芹:《从淞沪到南京:蒋介石政战略选择之失误及其转向》,《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李恭忠:《“江湖”:中国文化的另一个视窗——兼论“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内涵》,《学术月刊》,2011年第11期;
李恭忠:《孙中山:英雄形象的百年流变》,《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梁晨:《民国前期国立大学教员薪俸的规定与问题——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考察》,《民国研究》,2011年第1期;
梁晨:《民国国立大学教师兼课研究——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例》,《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孙扬:《国民党军队政工沿革的制度建构考察(1927~1937)》,《民国研究》,2011年第1期。
(2)2012年
张生:《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上下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
高华:《革命年代》,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高华:《多变的孙科》,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2012年7月出版;
茅家琦:《桑榆读史笔记》,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张宪文:《构建科学的中国现代史学科体系》,《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朱庆葆:《国家意志与近代中国的大学治理——以罗家伦时期中央大学的发展为例》,《学海》,2012年第5期;
陈谦平:《国际化发展:中华民国史研究的新视角》,《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1期;
张生:《美国文本记录的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2012年第5期;
王尤清、申晓云:《和而不同:张君劢与张东荪对民主认知的比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申晓云:《“收功”还是“背离”——辛亥与北伐比较之我见》,《民国研究》,2012年第2期;
申晓云、王尤清:《观念的呈现与功效——评闾小波著<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民国研究》,2012年第4期;
王尤清、申晓云:《国家·社团·个人——<政治典范>之译介与张君劢的秩序选择》,《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马俊亚:《盛世叩阍:清前期的皇权政治与诉讼实践》,《历史研究》,2012年第4期;
马俊亚:《简析江南乡村建设运动》,《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马俊亚:《从沃土到瘠壤:淮北经济史几个基本问题的再审视》,《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李里峰、陈蕴茜:《知识与制度脉络中的东亚概念史研究——“东亚近代知识与制度的形成”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史学月刊》,2012年第9期;
陈蕴茜:《纪念空间与社会记忆》,《学术月刊》,2012年第7期;
曹大臣:《日本驻芜湖领事馆的历史考察(1922-1945)》,《民国档案》,2012年第3期;
曹大臣:《东京审判日本辩护证据的历史考察》,《军事历史研究》,2012年第1期。
姜良芹:《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反应——以英西意苏等国为中心的考察》,《民国档案》,2012年第4期;
姜良芹、费久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式农村金融与农业商业化之互动》,《民国研究》,2012年第2期;
姜良芹、蒋永敬:《英雄革命与国民革命:辛亥革命性质再议》,《史学月刊》,2012年第5期;
姜良芹、朱继光:《南京大屠杀期间市民财产损失的调查与统计——基于国内现存档案资料的分析》,《历史研究》,2012年第2期;
梁晨、李中清、张浩、李兰阮、丹青、康文林、杨善华:《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孙扬:《“殖民地”的尺度:香港肃奸风波与“国民日报事件”论析》,《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6期;
孙扬:《尴尬的外交成果:1948年香港关务协定实施之困境论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3)2013年
2013年,中心与南京市档案局合作的南京百年城市史项目(13卷)完成,并于2014年由南京出版社出版;
崔之清主编:《国民党结构史论》,上海:中华书局,2013年1月出版;
陈谦平:《民国对外关系史论》,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月出版;
申晓云:《民国政体与外交》,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马俊亚:《区域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态》,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月出版;
周宪、陈蕴茜主编:《观念的生产与知识重构》,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3月出版;
李玉:《晚清政治经济史论》(南京大学史学丛书),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8月出版 ;
张宪文:《揭示历史真相批驳日本右翼谬论》,《光明日报》,2013年7月30日;
张宪文:《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真实与理性——张宪文教授访谈》,《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陈谦平:《开罗会议与战后东亚国际秩序的重构》,《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6期;
屈胜飞、张生:《多重博弈:战前南京三次筹设米市败因探析》,《史林》,2013年第6期;
陈志刚、张生:《抗战初期美国在华撤侨撤军决策与行动》,安徽史学,2013年第6期;
马俊亚:《恐惧重构与威权再塑:淮北“毛人水怪”历史背景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马俊亚:《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危机:事实与表述》,《史学月刊》,2013年第11期;
马俊亚:《被妖魔化的群体——清中期江南基层社会中的“刁生劣监”》,《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马俊亚:《近代苏鲁地区的初夜权:社会分层与人格异变》,《文史哲》,2013年第1期;
陈蕴茜:《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与辛亥革命史叙述》,《江海学刊》,2013年第5期;
李玉:《试论蒋介石在日记中关于国民党弊端的忧思(1927—1937)》,《安徽史学》,2013年第6期;
熊秋良、李玉:《1936年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权问题探析》,《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
曹大臣:《日军统制下的市民生活及心理》,《光明日报》,2013年7月30日;
曹大臣:《近代日本的对外战略(1868—1945)》,《团结报》,2013年1月10日;
姜良芹:《严谨缜密的调查与统计》,《光明日报》,2013年7月30日;
姜良芹:《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对外人资产之掠夺——以美德两国在宁资产被劫情况为中心的考察》,《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李恭忠:《晚清的“共和”表述》,《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1期;
梁晨、李中清:《贫寒之家大学之路的变迁》,《读书》,2013年第9期;
孙扬:《“祖国将士”被拘之后——战后香港“屈士文事件”发微》,《史林》,2013年第5期。
(4)2014年
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选录》,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崔之清:《从传统到现代:近代中国史节点考察》,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2014年1月出版;
申晓云:《民国史实重建与史论新探》,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1月出版;
马俊亚:《区域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比较研究:以江南淮北为中心》,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孙扬:《无果而终:战后中英香港问题交涉(1945-194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张宪文:《驳日本右翼南京大屠杀“伪造论”》,《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8期;
朱庆葆:《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民国高等教育的转折与演变》,《学海》,2014年第6期;
朱庆葆、刘霆:《论中华国民拒毒会与国民政府之关系》,《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何鑫、陈谦平:《略论口述历史的学科建设》,《学术交流》,2014年第7期;
陈谦平:《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国际化发展》,《华夏文化论坛》,2014年第1期;
陈谦平、孙扬:《论孙中山的“中国国际化发展”思想——《实业计划》再认识》,《江海学刊》,2014年第1期;
张生:《从历史到记忆:深化南京大屠杀研究的逻辑路径》,《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殷昭鲁、张生:《甲午战争前后日本窥伺窃取钓鱼岛述论》,《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马俊亚:《从观点创新到体系创立》,《历史研究》,2014年第6期;
李玉:《从“以身发财”到“以财发身”——张謇创业的人力资本与社会效应》,《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熊秋良、李玉:《从三都澳到鼓浪屿——闽浙总督许应骙涉外政务观考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李玉:《中国近代市政府的产生及其研究刍议》,《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李玉:《中国的商标法及其实施》,《民国档案》,2014年第1期;
李玉:《1940年代上海“日光节约”运动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李玉:《由桑梓关怀到心忧天下——刘大鹏日记中的晚清城乡信息接收与接受》,《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李恭忠:《康熙帝与明孝陵:关于族群征服和王朝更替的记忆重构》,《历史教学》,2014年第9期;
梁晨、李中清:《大数据、新史实与理论演进——以学籍卡材料的史料价值与研究方法为中心的讨论》,《清华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孙扬:《战后香港群体性事件析论(1945-1949)》,《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孙扬:《论抗战后期中英处置香港问题之方略(1943—1945)》,《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第1期
(5)2015年
张宪文主编:《宋美龄文集》(5卷),台湾:蒼璧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出版;
张宪文主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出版;
张宪文主编:《日本侵华图志》(全25卷),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
陈谦平、张连红、张生:《中国正面战场》,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张生、王明生:《中国敌后战场》,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共十八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全部完成出版;
张宪文:《日本侵略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日报》,2015年8月20日;
张宪文、王富聪:《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争》,《团结报》,2015年8月13日;
张宪文:《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邮、防空及大后方建设研究》,《军事历史研究》,2015年第4期;
张宪文:《抗战史研究的检视与评述》,《江海学刊》,2015年第4期;
张宪文:《改变思维观念 拓展研究领域 提升苏区研究水平》,2015年第1期;
赵飞飞、朱庆葆:《再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以金陵大学农学院为中心的考察》,《历史教学》,2015年第9期;
陈谦平:《正确认识东方主战场的伟大作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8月11日。
张生:《“东亚地中海”视野中的钓鱼岛问题》,《抗日战争研究》,2015年第3期;
张生:《卢沟桥事变时的蒋介石》,《社会科学报》,2015年6月25日;
李玉:《从“速度”的角度观察近代中国》,《团结报》,2015年12月31日;
李玉:《近代中国对日怒称“倭寇”的历史考察——以《申报》为中心的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12期;
李玉:《关于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研究的若干思考》,《江海学刊》,2015年第5期;
李玉:《蒋介石在日记中对日“雪耻”——以1928年“济案”为中心的考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
李玉:《接收而不接受——铁路知识的供给与刘锡鸿的选择》,《安徽史学》,2015年第4期;
曹大臣:《东方主战场的不朽丰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1月26日;
姜良芹:《战争经济与中国抗战的走向及其影响》,《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4期;
朱继光、姜良芹:《日军大屠杀前南京人口疏散检讨》,《军事历史研究》,2015年第2期;
李恭忠:《他者的眼光:19世纪西方人的天地会研究发微》,《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梁晨:《民国大学从业群体的阶层结构与流动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的考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梁晨、董浩、李中清:《量化数据库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2015年第2期;
孙扬:《在祖国与“宗主国”之间:1945-1949年的香港问题》,《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6)2016年
张生主编:《钓鱼岛问题文献集:“中研院”藏档》,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6月出版;
张生主编:《钓鱼岛问题文献集:日本档案与文献》,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7月出版;
张生主编:《钓鱼岛问题文献集:清季琉球交涉档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张生主编:《钓鱼岛问题文献集:美国外交关系文件》,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3月出版;
张生主编:《钓鱼岛问题文献集:英国外交档案与日藏美国文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张宪文:《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光明日报》,2016年12月8日;
张宪文:《“为四百兆民众奋起而事干戈”》,《文汇报》,2016年10月10日;
张宪文:《积极建设南京大屠杀与和平学研究智库》,《日本侵华史研究》,2016年第1期;
陈谦平:《翁文灏与战时玉门油矿的开发》,《历史教学》,2016年第11期;
陈谦平:《抗日战争研究的新史料与新视角》,《抗日战争研究》,2016年第2期;
陈谦平:《近代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形成》,《红旗文稿》,2016年第6期;
张生:《如何进一步深化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16年第2期;
陈海懿、张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粮食督导体制研究——以四川省的构建与运行为中心》,《求索》,2016年第1期;
申晓云:《国民革命与北伐研究述论》,《民国研究》,2016年第2期;
马俊亚:《用脚表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危机的另类叙事》,《文史哲》,2016年第5期;
马俊亚:《地区性社会差异与淮北的初夜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马俊亚:《史实的构建:历史真理与理性差序》,《历史研究》,2016年第2期;
马俊亚:《近代淮北粮食短缺与强势群体的社会控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陈蕴茜:《国家权力与近代中国城市空间重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第3期;
陈蕴茜:《性别/民族国家视域中的宋美龄男女平等思想》,《江海学刊》,2016年第1期;
李玉:《晚清“官督商办”企业制度的“跷跷板”效应》,《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姜良芹:《泥泞村道上的思想者——马俊亚著<区域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比较研究>述评》,《民国研究》,2016年第1期;
李恭忠:《蒙冤叙事与下层抗争:天地会起源传说新论》,《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李恭忠:《张謇科举经历探微——制度史的视角》,《江海学刊》,2016年第5期;
李恭忠:《辛亥前后的“洪门民族主义”论说》,《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6期;
孙扬:《奋进与挫折——抗战时期中国的“大国征途”》,《民国研究》,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