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download
学术资讯

会议资讯|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创刊

发布时间:2018-04-24 19:22:00

近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视域下南京大屠杀研究暨《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新刊创刊”主题活动在南京举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近30位专家,围绕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南京大屠杀与抗日战争研究、《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新刊创刊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与会学者表示,《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创办不仅为南京大屠杀研究和日本侵华研究增添了生力军,而且为向世界传播南京大屠杀研究,反对日本右翼的荒谬言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进一步拓展研究议题

据介绍,《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前身是创办于2008年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3年更名为《日本侵华史研究》。2017年,《日本侵华史研究》正式获得刊号,并更名为《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成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季刊),主要刊载日本侵华、抗日战争、近现代中日关系、战争遗留问题、和平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资料》编审刘萍表示,从《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到《日本侵华史研究》,再到《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这本刊物的定位越来越专业,这使它更容易受到稿源和影响力的制约。因此,刊物的定位宜宽不宜窄,要把视野放宽,栏目设置要更多元。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院长张宪文提出,在日本侵华或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方面,我国学界过去多从中国抵抗侵略的角度入手,研究的多是受害方的历史,从侵略方开展的研究还不够。他建议深化相关研究,将视野拓展到日本对亚太地区的侵略上。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臧运祜则认为,从研究内容上看,日本侵华的历史不仅包括战前70年的历史,还包括战后70年的历史。至今,“慰安妇”等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刊物要覆盖这两个70年,但要以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为重。此外,还应重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学研究等积极向上的议题,激发更多的正能量。

“侵华日军反人类的罪行,不单单需要从受害国人民的心理感受来研究,更需要我们超越受害者的感受,从国际法的角度,从人类共同的价值判断的角度来认识,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卞修跃提出,刊物在内容上可以和《抗日战争研究》杂志形成一种对应互补的关系,从日本侵华史的角度组织、刊载相关专题研究的论文,同时也可以涵盖国际法、军事史、社会史、口述史等视角的研究论文。

提升编辑队伍的编研能力

近十年的办刊经验、比较成熟的研究定位、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和发行渠道、CSSCI来源期刊的称号以及上级部门的支持等都是《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办刊的优势,但如何办好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刘萍认为,要办好一个刊物,编辑的作用非常关键,不仅要主动出击,设置议题,积极培养刊物作者,还应对相关领域的学术著作有深入的了解。“编研从来都是不分家的,只有对这个问题有很深的研究之后,你才能对这篇文章的学术创新点有所把握。”

针对办刊细节,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姜良芹表示,在办刊经费上,建议约稿的报酬比一般投稿报酬高一些;在办刊质量上,要保证编辑人员的精力和实践;在办刊定位上,可以瞄准《抗日战争研究》的学术规范,但在内容上要与其有所区别,学术方向上的差异化有助于吸引稿源;在栏目设置上,还可以纳入多学科和对日本其他暴行的研究。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志民提出了相同的看法。他说:“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暴行的缩影,承载着近代中国人遭受的苦难,但日本还存在很多其他暴行,如细菌战、化学战等。”所以,刊物在栏目设置上应有所拓展,例如在“南京大屠杀研究”栏目之外设一个“其他暴行研究”栏目。

针对议题的设置,徐志民建议,今年不仅仅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还是14名甲级战犯“入祀”靖国神社40周年。40年来,抗战纪念设施的建设、抗战研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刊物可以围绕40年来抗战研究的变化作一些回顾和总结,对当前的热点问题作一些回应。

将南京大屠杀研究推向世界

据了解,为了将中国的日本侵华和南京大屠杀研究推向世界,《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还将推出英文版。江苏行政学院教授杨夏鸣说,通过这本期刊的英文版向国外介绍我国的研究成果非常好,但稿源和翻译工作面临很大挑战。他建议邀请国外的学者写作或编译一些与日本侵华和南京大屠杀相关的文章。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同样认为,在内容上,期刊可以引介一些国外学者的文章,也可以在办刊过程中与国内外同类期刊形成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稿源,提升办刊水平。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提出,刊物组稿不应仅局限于历史学的文章,还应关注其他学科的文章。在具体的文章采选中,刊物要用学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学界的要求,刊物只有追求更高的标准,才能获得学术界的认可。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刊物的编辑标准要更高,编辑流程要更严格,编研队伍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作者,以这个刊物的编研为基础迅速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编辑能力。针对如何提升该刊物的影响力,张建军表示,刊物一方面要与一般公众媒体建立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再翻译、再传播,实现学术期刊的二次传播。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年4月24日,记者吴楠。


上一篇:黄道炫:区域史研究正不断拓展史学研究的视角

下一篇:新史料:《日本侵华决策史料丛编》(46册)出版

    版权所有: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苏ICP备09043283号

    电话(传真):025-83594638  邮箱:lvjingnd@nju.edu.cn    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逸夫管理科学楼


MAYIDEA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