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download
学术资讯

“新中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0-10-27 20:26:00

10月24日至25日,“新中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顺利举办。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央党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十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南京大学校长吕建院士向杨冬权、萧冬连、应星等研究院顾问和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在会议开幕式上,新中国史研究院院长张生介绍了研究院缘起。他表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有研究新中国史的传统,研究院的成立将整合分散的研究力量,真正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成为海内外新中国史研究者的学术园地。研究院未来将以工业史、改革开放史、口述史、台港澳和边海疆研究等为重点方向,期待学界同仁给予支持。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央档案馆原馆长杨冬权指出,新中国的历史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研究者更需要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不能仅满足于文字记载。他鼓励研究者钻到史料背后,多从工人农民那里了解基层的感受,书写“隐形”的历史。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表示,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新中国史研究院一定能推动研究不断创新,成为南京大学历史学科新的增长点。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吴俊表示,新中国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价值,希望研究院成为跨学科交流对话的平台,发挥独特的学术作用。

在一天半的会议中,各位专家学者主要围绕新中国史研究的历史与趋向、史料与方法、跨学科研究、国际视野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萧冬连表示,新中国史研究的学术性是资政育人的基础,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新中国史研究者应当具有跨学科意识、国际性视野和贯通性思维。朱汉国认为,党史与新中国史的研究应当各有偏重,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设是新中国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高远戎认为,近年来新中国史研究呈现地方史研究和外交史研究两大趋势,宏观研究不等于宏大叙事,微观研究应当与宏观研究有机结合。李里峰认为,新中国的历史既是延续也是断裂,应当从一个较长的时段理解新中国的“常”与“变”。朱锋认为,新中国外交史研究面临着新挑战,还原历史事实和为话语权塑造服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胡翼青、范世涛、姚远等表示,社会科学都有着各自领域的新中国研究,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应该取长补短。胡翼青强调,历史学和社会科学应该彼此了解对方的时空观念。张连红、应星、董国强等阐述了口述历史在新中国史研究中的实践、作用与影响。齐小林呼吁应当尽快加强改革开放史的研究,蒋华杰认为应当从全球史的视野观察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会者还就工业史料发掘、中美关系、台湾问题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新中国史研究的目标在于回应重大问题、解决现实需要。新中国史研究目前在研究队伍建设、史料收集整理、跨学科研究和研究成果呈现等方面还有较大上升空间。为此,需要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这样的机构来整合资源、更新理念、产出成果,为新中国史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据悉,为贯彻中央提出深入学习“四史”的精神,南京大学于今年6月16日成立新中国史研究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立以新中国史研究为主题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专业平台。本次会议是新中国史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的首次公开学术活动。

(转自南京大学新闻网,作者王雪琦)


上一篇:讲座回顾:“民国史研究多国史料的运用与国际化视野”

下一篇:讲座回顾| 李玉:范旭东的企业家形象与精神

    版权所有: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苏ICP备09043283号

    电话(传真):025-83594638  邮箱:lvjingnd@nju.edu.cn    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逸夫管理科学楼


MAYIDEA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