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download
中心新闻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民国史中心“博士生学术讲座”第十四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8-04-13 16:51:00

    20175241830分,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博士生学术讲座”第十四期在历史学院223会议室如期举行,近40名校内外师生参加。本次讲座由中国近代史2015级博士生刘永广主持。

    第一位报告人是中国古代史2015级博士生谭笑,题目是《春秋时期“德”观念中的“事神”》,在春秋思想史上,“德”是一个地位显著的观念,有关“德”观念在春秋时期的演化特征,学界的看法很集中,认为事神面日渐弱化、消亡;而抚民的一面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内涵,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报告人认为,春秋时期“德”观念中“事神”的一面并未衰落,学界对“民为神主”等材料的解读有可商榷之处,且春秋时期的思潮里也有“事神”回潮的一面;关键在于需要把事神和抚民二者放到祖灵信仰的背景下,才可以看出它们互相依存,共同服务于“保祭祀”,这归根还是事神。春秋时期“德”的原理也在发生变化,表现在出现了“个人化”的新“德”的原理差异。


    报告结束后,中古史2016级博士生冯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首先肯定了谭笑博士的文章,立意很好,思路清晰,论证有据,紧扣主题。同时,冯洁认为文章史料的选择限于春秋,但其所论证的内容却是承接于西周,也许本文的主题可以改为“周公之德在春秋时期的延续”。随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成祖明老师做了精彩的点评。他指出谭笑博士的文章对古代的“人文主义”做了很好的梳理,材料的搜集和运用方面也做得很出色。成老师强调,历史研究要注意方法论问题,其次,文献史料的运用方面,写文章的第一步就要交代清楚,不能拿过来就用。

    第二位报告人是中近史2016级博士生闵心蕙,她报告的题目是《选择性遗忘:50年代初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中的“控诉”记忆》,50年代初的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是一场宗教内部的反帝爱国运动,地方教会和金陵神学院等基督教群体,不得不加强自我改造与革新。从北京到上海,控诉浪潮势不可当,给当时的亲历者们的内心留下创伤。在记忆遗忘与反刍的过程中,对过去的选择性遗忘成为了保护个体记忆不受侵蚀的一种途径。



    在评议环节中,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王楠老师、政府管理学院2014级博士生于京东、中近史2015级博士生刘洪君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首先都对闵的文章做了很高的评价:文字优美又具有学术性,题目很独特,通过记忆反刍来研究记忆创伤的方式很好。王楠老师指出,虽然文字很优美,但是此种文风有时候又是不严谨的。文章的第五部分整体给人一种分裂的感觉,内容衔接得不好。于京东指出,文章缺乏控诉的细节,并且没有让人们看到控诉的过程。

    接下来中国史系主任、民国史中心成员李玉老师对两位报告人的文章做了综合点评,李老师认为,两篇文章前后呼应,学术性很高。最后,李老师表示,每一次报告都能发现新意,期待下次更加精彩。 


上一篇:一甲子为国治学 六十载史志不渝 ——民国史中心荣誉主任张宪文教授专访

下一篇:南京大学举行《钓鱼岛问题文献集》新书发布会

    版权所有: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苏ICP备09043283号

    电话(传真):025-83594638  邮箱:lvjingnd@nju.edu.cn    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逸夫管理科学楼


MAYIDEA技术支持